白宫大幅削减科研预算的阴影下,美国科学界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迁徙潮”,而太平洋彼岸的中国,则以日益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全球顶尖人才。与此同时,欧洲多国也发现,中国竟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一波翻盘,科技产品全球进军,从此,欧洲要想换技术还得看中国脸色。
(机器人、无人机等中国科技产品正掀起一阵浪潮,这引起欧洲国家的担忧,认为未来可能不得不拿出市场去换中国技术)

法国《快报》发布的文章中,揭示了中国科技产品在欧洲市场迅猛崛起。从无人机、电视,到人形机器人和耳机,中国品牌正在各个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。
欧洲家电制造行业对此感受深刻。数据显示,早在2016年的上海“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”上,展会还只占用一个展厅。而到今年3月,该展会已占据整整16个展厅,与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和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齐名。
这充分显示出,过去十年间,互联互通、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。
战略与运营咨询公司DNG创始人文森特·雷德拉多指出,过去,中国工厂主要为欧洲公司代工,再由后者贴牌销售,可如今,这些生产基地扮演起双重角色,既继续为他人制造产品,又打造自有品牌产品线,已然从曾经的“世界工厂”变成科技领域的“打牌者”。
面对此番态势,欧洲陷入两难境地。因为他们惊人地发现,这一次方向颠倒了,欧洲得像20年前的中国一样,用市场换技术。
(美国民主党议员拉贾·克里希纳穆尔蒂对特朗普的政策感到不满,认为其反科学风暴只会增长中国科技优势)

事实上,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,美国也深有体会,一时间,特朗普成为众矢之的。
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报道称,美国议员看到中国科技优势后,不禁感到后怕,他猛批特朗普不应该对科技领域下手,这反而摧毁了数十年来美国保持的领先地位,并让中国抓住机会崛起。
他列举了美国连忙科研经费的数据,上面显示,2026年时,这笔经费将会缩水400多亿美元,不仅如此,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便掀起“反科学”风暴,对顶尖高校发起攻势,最终引起不少人才反感,据悉,最近几个越来,已经有大量科研机构员工离职,人数超过1.2万人。
而此时的中国呢?正加大对科学的投入,首次“白纸黑字”的明确提出,要在多个科研领域抢占制高点!这说明,中国已经意识到高度自立的重要性,并将其列入未来发展规划之中。
具体来说,美国更多是通过“堵”的方式,一边深入全球供应链,大力阻碍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,一边又对盟友保持警惕,给芯片植入后门,从而实现技术垄断。中国则硬刚到底!火力全开构建自主技术体系,在多个核心领域发力,逐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。
(在中美科技竞赛背景下,默茨意识到欧洲处境,准备联合25国给中企施压,“给技术才能准入”)

有意思的是,中美竞争之际,欧洲却被夹在中间,一半依赖中国,一半依赖美国。这也让德国总理默茨感到深深的忧虑。
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表明,德国作为欧洲的主要技术出口国,2025年对华技术出口中,汽车电子和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占79%。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规划的重点。而一旦中国对德国的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施加出口限制,德国汽车产业成本可能上升17%。
所以,默茨紧急签署一份外交密电,并将其同步发往25个国家首都,内容则是建议成立一个跨欧洲的技术治理联盟,要求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和6G等关键领域形成统一标准。
简单来说就四个字——技术主权。只不过,欧洲想的不是提升自身实力,而是对中企“封路”,拿“准入”和补贴,强行换取中企核心技术。
好在,中方这边也足够有底气,当天就发布公告,对高端锂电池等关键材料和设备进行出口管制。
说到底,欧洲困境只是全球科技格局重组的一个缩影。而不论是美国选择向内收缩,还是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技人才,可以明确的是,中国已在这场世纪竞赛中悄然赢得先机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