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日消息,中美刚刚达成协议,结果荷兰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!你敢相信吗?中美达成协议后,荷兰一方面无法脱离中国市场和稀土资源,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美国大哥,眼下真是进退两难,完全被夹在中间,既不敢向前也不敢后退,真是尴尬至极。
首先,咱们得搞明白中美这次到底谈成了哪些内容?在瑞典举行的这场中美谈判中,三大核心问题被直接敲定,其中每一项都直接触及荷兰的痛点:
第一,关于半导体的“分级管控”:美国决定放宽对14纳米以上设备的对华出口,不再要求荷兰和日本一起对中国实施禁运;
第二,关于稀土的保障:中方承诺将稳定稀土供应,但并没有放松出口管制,因为稀土依然是中国的“王牌”资源;
第三,关于农产品的市场交换:中方将多购买美国的大豆和牛肉,而美国也同意取消对中国禽肉的进口限制。

简而言之,这次中美协议可以说是“各取所需”。然而,荷兰之前的一些操作,现在看起来完全是“自作多情”!

首先,在经济上,中国是荷兰的“衣食父母”。荷兰的ASML光刻机,其近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市场,2024年上半年对华销售直接占到了49%,如果这50亿欧元的生意突然没了,荷兰经济将面临极大的冲击。再看看被荷兰接管的安世半导体,70%的产能都在中国,全球三成车规芯片都依赖它,断了中国产能,欧洲的车企也得停产。
其次,在资源上,中国掌控着荷兰的“命门”。ASML的光刻机里,稀土是关键材料,而全球90%以上的稀土加工都集中在中国,没有了这些稀土,ASML根本无法生产出光刻机。
最后,在安全上,美国则是荷兰的“靠山”。荷兰之前跟随美国的脚步,禁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,并接管了安世半导体,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站在美国这边。但如今中美握手言和,荷兰瞬间成了“两边不讨好”的角色。
更让人尴尬的是,荷兰曾经为了“讨好”美国,甚至启用了冷战时期的老法律,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和股权,但结果中方反击,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,导致欧洲工厂断供,大众和宝马的生产线亿欧元,荷兰的工人面临失业风险。这一切,完全是荷兰自作自受!
现在,荷兰的处境真是相当困难。一方面,ASML的股价已经下跌了8.3%,库存稀土仅够支撑三个月,新的机器根本造不出来;另一方面,安世半导体的困境无人来解决,欧盟内部的德国和法国也都反对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,因为它们的车企同样依赖中国市场,没人愿意为荷兰的行动“买单”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荷兰的经济大臣不得不低声下气,主动找中方谈,希望能够解冻安世的资产,然而之前自己走的路已经死了,现在想回头谈判,难度相当大。
其实,背后的逻辑很简单:全球产业链早已错综复杂,互相交织。荷兰想通过“站队”来寻求安全保障,却忽视了自己经济命脉的掌控者其实是别人。中美博弈的核心,从来不是让小国站队,而是看谁能真正掌握产业链的主导权。
第一,荷兰大概率会选择妥协,解冻安世的资产,放宽光刻机出口,因为如果继续对抗下去,荷兰的半导体产业将会崩溃,经济也会遭受重创;

第二,全球芯片产业链将会加速“多元化”,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将会越来越重要,而荷兰想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,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;

第三,稀土的战略价值将越来越高,谁掌握了稀土,谁就能在高科技产业中占据话语权。
所以,中美达成协议的本质是两大国之间的理性博弈,而荷兰的两难处境,恰恰说明了“靠别人不如靠自己”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孤立存在,强行站队只会适得其反。
最后,大家觉得荷兰最终会选择哪一边呢?是继续依赖美国,还是回头重新讨好中国市场?ASML是否会彻底放开光刻机出口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